close

  相親門”的情感快餐化與階層化  

 相親已經成為很多人尋找另一半的重要途徑。在第一次見面時就問對方是否有車、有房,薪資多少,摸清男方的經濟情況,似乎已經成為常規流程。“80後”劉娟(化名)在湖北武漢參加一次相親活動時,就因為沒有問男方諸如此類的問題,遭遇了男方的強烈懷疑。  

 相親正在作為一種社會現象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,作為一項社會交往活動,相親不乏成功者的春風得意,也不乏失敗者的折戟而歸。那么,決定相親成敗的關鍵因素是什么?從社會學上看,這往往取決於當事雙方社會互動尤其是符號互動的質量。  

 在模式化的相親橋段中,男女雙方互問“身價”、互摸“家底”早已成為心照不宣的“秘密”。房子也好、車子也罷,都已經嬗變為一種符號,向相親者傳遞著豐富的信息。  

 然而,這一次,劉娟卻因為打破常規而遭受了相親對象的質疑和冷遇。“相親門”說到底是一次符號互動的失敗,當有房有車的男方遭遇對經濟條件不怎么“感冒”的女方,男方所想表達的符號信息沒有被女方所接收到,於是產生出一種挫敗感和失落感。  

 現代社會的一個典型特征就是理性化和工具化,人們都強調效率、講究精准,總試圖以最小成本獲取最大收益。伴隨著工作對生活的異化,不論是“閃婚”、“閃離”,還是相親節目的大行其道,抑或是相親的流程化,都生動地說明了情感的快餐化已經成為不爭的現實。  

 然而有那么一層人兒卻不以為然,大批的外籍新娘、大陸新娘與她們的外籍配偶都是相親認識、閃婚進入婚姻殿堂,生活幸福美滿的比比皆是,前段時間湖南省長訪台,就去拜訪了大陸籍新娘。證明,“相親”被冠上“快餐”是以偏概全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穿短褲的小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