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你在幽冥中苦渡,煉獄和天堂的幻景,過去與當前的閃映,黑暗與光明的交疊,終於,逃生之門被艱難打開。然後,然後你起飛,穿過流星碎片,穿過初辟鴻蒙。末了,藍色的海面登出豐滿的屏幕,還有落地時刻的飄落...... 《地心引力》就像一篇優美的散文,娓娓講來的是: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,兩位宇航員被拋入黑暗的太空,他們如何重返地球。

  同事評價說:“《地心引力》是一部他之前從未遇見過的電影,在技術上,未來10年都無人能超越;其廣袤的外太空,給我的壓抑和無助,使人驚悚。”他將《地心引力》捧為如此之高,有些言過其實,但是,將它評為今年最具體驗感的電影,卻是實至名歸。它既不是一部《2001太空漫遊》式的哲學電影,也不是《月球》式的敘事技巧型電影,更不是《火星任務》一樣的傳統災難大片。《地心引力》的故事情節之簡,人物數量之少,畫面結構之單,令人驚奇,可它卻在短短90分鍾的時間裏,帶給觀眾超絕的震撼,不可謂不是“奇葩”。

  村上春樹在研究馬拉松中了解到:運動員得靠形形色色的念想,自已與自己對話,才能跑完寂寞長路,於是,作家有了後來的《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》。看過此書,也就不難理解《地心引力》中兩位宇航員不厭其煩的絮絮叨叨,這種絮絮叨叨,從茫茫宇宙,延續到地球深水;一如少年派,在蒼茫無助的奇幻漂流中,需要某種寄托或者節奏,才能維系。這些電影中的人物,用節奏戰勝了對死亡的恐懼,同時,用恐懼激勵了向死而生。

  電影《活埋》中,只有一位主角和一口棺材的空間,外加打火機、手機、手電、筆和兩根熒光棒,卻將90分鍾的懸念醞釀得令人窒息;《星際迷航》中,也只有一些諸如曲速、三錄儀、宇宙翻譯機、掌上通訊器、光炮和光子魚雷等冷冰冰的高科技產物,但卻讓觀眾興奮異常;而作為不少中國觀眾,在《地心引力》中,也許惟一“看得見”的亮點,就是“天宮一號”的出現,這個來自中國的太空實驗室,是女主角惟一的“救命稻草”,換而言之,是中國的科技成果拯救了美國航天員,這或許會讓看多了“美國人拯救世界”的他們為之空前振奮。

  人生寄一世,奄忽若飄塵。巨大的藍色星球,無邊的黑暗宇宙,徐徐飄來的空間站,寂寞孤獨的遊走。回頭想想,自1961年,人類第一次進入外太空以來,空間就代表了無數的可能性與希望。觀眾也許懂得:失去重力會讓人變得輕飄飄;但或許從沒想過:無限制的自由即黑暗。走出影院,呼吸著裹挾細雨的涼風,享受著有牽制的生活,其實挺好。

arrow
arrow

    穿短褲的小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